次氯酸的殺菌原理
  • 強效的
    氧化反應
  • 分子小不帶電荷
    可直接滲透
  • 改變滲透壓
    讓病毒或細菌
    喪失活性
次氯酸 VS 病毒
病毒結構簡單, 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卻是寄生性 自我複製物,需仰賴宿主才能繁衍,會使人體致病。
次氯酸能氧化破壞病毒的脂質套膜及蛋白質外觀,破壞核心的遺傳物質(DNA/RNA)讓病毒死滅 酒精能破壞外層的脂質套膜, 但無法破壞內層蛋白質外殼, 僅能殺死有套膜的病毒,無法殺死無套膜病毒: 例如:腸病毒。
次氯酸 VS 細菌
細菌結構複雜,是病毒的好幾倍大,是世界上最小的 生命體,無須宿主就能代謝存活。80%的細菌都是好菌, 壞菌則會讓人致病。
不帶電的次氯酸(HOCl)能輕易通過細菌的細胞壁和細胞膜,
直接對細菌內部的DNA和核醣體進行強力氧化使其變質崩壞。
優良的殺菌能力:病毒、細菌、孢子及黴菌,
包括無套膜的病毒也可以殺死
流感病毒
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
腸炎弧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
海洋弧菌
李斯特菌
白色念珠菌
殺菌能力
目前常用的殺菌方式有以下幾種,比較各種方式的優劣及安全性
氯系消毒劑
消毒劑描述優點限制型及安全性
漂白水
(次氯酸鈉)
以液體和顆粒型式使用對大多數病原微生物有效
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相對安全
現場生成時,不需要運輸和儲存化學品
對包囊無效(隱孢子蟲)
在長期儲存期間失去活性
不能直接排放到汙水下水道
容易形成三鹵甲烷。
不能與酸性物質共用。
二氧化氯只能現場生成。
所有含氯消毒劑中最有效的消毒劑和最強的氧化劑
低劑量就可以達到消毒效果
不會形成氯胺
不會生成三鹵甲烷
會破壞酚類,消除臭味的來源
有效消滅病毒、細菌、黴菌、孢子
不會從溴酸鹽中形成溴化物
通過快速氧化和氧化物沉澱、有助於從水中去除鐵和鎂
只能現場生成
需要運輸和儲存化學品
與有機雜質反應形成無機副產物
形成氯酸鹽和亞氯酸鹽離子
吸入時會刺激呼吸道
替代物質
消毒劑描述優點限制型及安全性
臭氧在歐洲一些國家已經使用了幾10年,
用於消毒、消除顏色、控制味道和氣味。
強力消毒劑和氧化劑
排列方式改變對鞭毛蟲、隱孢子蟲和任何其他致病群非常有效
有利於去除水中的濁度
消除異味
不形成含氯的三鹵甲烷
形成副產物,包括:醛、酮、
有機酸、含溴三鹵甲烷(包括溴仿)、
溴酸鹽(在溴化物存在下):過氧化物、溴乙酸
需要使用生物活性過濾器來去除副產物
消毒後可能會有微生物殘留
需要大量的設備初始費用
操作員培訓費用
當與有機化合物反應時,
臭氧將它們分解成更小的成分,
這可能成為配水系統中微生物生長的滋養介質
吸入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紫外線將水暴露於紫外線燈下
能夠殺死各種類型的微生物
不需要儲存和運輸化學品
不形成副產品
無殘留效應
對囊蟲無效(鞭毛蟲、隱孢子蟲)
需要大量的設備和技術維護成本
需要相當大的運營(電力)費用
消毒效果取決於水的濁度、硬度(燈泡表面的沉澱物)、
有機雜質在燈泡表面的沉澱及影響波長變化的電源偏差
電化學活化
消毒劑描述優點限制型及安全性
陽極液
(次氯酸水)
使用飽和食鹽水電解生成,
採用隔膜透析方式產生次氯酸水
具有高ORP值及可調控的PH值
強力消毒劑和氧化劑
對各種細菌和病毒非常有效
作為殺孢子劑非常有效
有效消除不良味道和氣味
去除生物膜
顯著減少氯化合物、鹵素和 TMT 的形成
無毒副產物:氯酸鹽(ClO 2)和氯酸鹽(ClO 3)
用水稀釋時無急性或慢性毒性
低成本
沒有運輸或儲存問題
簡單安全的存儲和處理
設備請安裝於通風處以去除味道
安全能力比一比
酒精
無法殺死
無套膜的病毐
有燃燒的危險
漂白水
易生成有毒物
質三鹵甲烷
不可接觸皮膚
臭氧
易生成不明副
產物
需在無人狀態
下使用
二氧化氯
易生成有毒物
質亞氯酸離子
會剌激呼吸道